“以街为市”意识普遍泉州道路整治困难

发布时间:2005-11-01 00:00:00   编辑:石材网

11月初,泉州市公路将迎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

按照《福建省公路路政管理规定》规定,公路两侧边沟外缘以外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的区域,属于公路两侧建筑红线,严禁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等。

从今年6月起,泉州市公路部门展开了向主干道路控制区障物宣战的清障行动。截至10月25日,公路部门已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清障,清理的堆积物多达1.6863万立方米,共1472处。然而,“屡清屡倒”、“越脏越倒”等问题令路政部门很是头疼。除了生活垃圾,324国道晋江磁灶、南安官桥、水头等路段边沟外的控制区内,不时可见堆得密密麻麻的石荒料,或是小山似的瓷土。

公路障物不仅影响到路容路貌,还对百姓出行安全造成威胁。今年6月18日,国道324线厦门翔安马巷段兴立鞋厂附近,一辆大客车与一部同方向驶来的二轮摩托车相刮擦。翻车后的大客车刚好撞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导致一名随车售票员死亡,20多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25日上午,泉州市公路局路政分局黄局长走访了惠安、泉港两地的清障现场。当日上午,市、县两级路政部门在取得当地政府的配合下,终于“攻克”了几处障物:国道324线洛阳路段,洛阳街至洛阳桥公路两边的边沟上,长期堆放着的石雕分别撤退5米,并摆放整齐;黄崇县道山霞路段,杂乱堆放在右侧人行道、绿化带上的建筑用料马上清理干净;国道324线涂岭清美村路段,堆放在公路两侧20米的红线控制区内的石荒料限时撤退、并摆放整齐……

据惠安、泉港等地路政部门介绍,以上需清障的路段,很早以前就向堆放障物的责任人发放过书面通知,要求其及时清障。但是,虽然多次下发通知、电话督促,就是无人响应。“利用主干线边沟及其以外的控制区堆放物品,这一现象在各个地区普遍存在。”黄局长说,为保证主干线公路路面及两侧控制区的整洁,市公路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大规模清障行动。

按照《福建省公路路政管理规定》规定,公路两侧边沟外缘以外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的区域,属于公路两侧建筑红线,严禁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等。

10月26日上午,国道324线晋江磁灶镇远泰石材厂路段。右侧道路边沟上及边沟外的控制区内,堆满了半成品的石材。对于这堆石材障物,南安路政部门早在10月初就要求所在的厂方搬离了,但无果。市、南安两级路政部门的执法人员都来到现场,经多次电话联系,石材厂负责人仍未露面。“如果厂方不清理,我们就用铲土车强制清理了。”执法人员下了最后通牒。10几分钟后,终于出现了一辆专业的运载石材的车辆。

“我们也知道道路两边红线控制区内不能堆放东西,只是实在没场地堆放了。我们一般(一批石材)只堆几天,顾客来要了,就会运走。”该石材厂负责人辩解称。泉州市公路局路政分局黄局长分析称,“以街为市”是泉州市主干线突出的一个特点。商业活动靠近道路,宽阔的公路及公路两侧红线控制区,成为群众生活、生产活动场地不足时首选的用地,加上少数群众乱堆放的不良习惯,导致公路障物不断。

据了解,对于需清障的公路障物,路政部门为避免破坏有价值的障物,通常采取适当地把有价值的障物暂时扣走。“等有关负责人自觉清障后,我们再把暂留物归还。”南安市路政所一执法人员说。但是,这一举措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障物却不起任何作用。甚至出现一些群众故意将无处可堆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放在路边,然后借路政部门之手清理走的现象。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