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石材考察团赴云浮市、和林格尔县学习考察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11-15 00:00:00   编辑:石材网

9月19日至23日,旗人大主任都楞,旗委常委、政府常务副旗长布和朝鲁,旗委常委、旗委办主任吉日嘎拉,人大副主任张建文,旗长助理、工业园区主任乌日图,发改局局长付志刚,经济局局长苏和,政府办秘书武凤金和有关企业负责人一行赴广东省云浮市、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就石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学习考察。现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广东省云浮地区石材产业的基本情况

在广东期间,重点考察了云浮地区石材加工、石材雕刻、人造岗石等企业。

(一)云浮地区石材产业基本情况

云浮地处广东省西部,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东连珠江三角洲,西靠广西东部,北临西江。324国道和三茂铁路横贯全境,云浮港坐拥西江,面向珠三角,沟通大西南。云浮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拥有全国最大的硫酸生产企业,被誉为“硫都”。

云浮是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素有“石材王国”的美誉,石材加工有着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石材企业主要集中在云浮市境内324国道两旁,有一定规模的石材企业3800多家,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百里石材走廊”。在中国三大石材基地中以产销量全国第一,品种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全国第二,被授予“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的称号。云浮是全国最早研制开发人造岗石且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国的80%,并于2007年被授予“中国人造石之都”称号。

云城区(原云浮县,1992年9月撤县设市;1994年4月设地级云浮市,改称云城区)是云浮市石材产业最集中的县区, 石材产业是云城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现有石材企业2100多家,其中:石材工艺企业100多家,石材机械企业30多家,人造石企业99家。石材产品有红、黄、绿、金、灰、花等13大系列,各种板、柱、球体、圆形、弧形、线形、壁炉、拼花、扶手、灯饰、石雕、盆景、餐桌、茶几及砂岩等23大门类1000多个花色品种,年加工板材5300万平方米,工艺品450万套(件)。2008年石材生产总值50亿元左右,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55%,石材企业纳税占全区工商税收的40%左右。云城区石材产业从业人员有8-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

云城区石材产业发展过程基本上代表整个云浮市石材产业发展过程。云城区石材加工有200多年的历史,真正形成石材产业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其发展分三个阶段:

1、云浮石材产业形成的起步阶段(第一次大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云浮石材产业的起步阶段。1983年,云城区牧羊村党支部书记林汉联合6户村民兴办起第一家个体石料加工厂,一年净赚6万,引起巨大轰动,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短时间内,该村就建起了50多家石材企业。“牧羊村经验”,促使当时的云浮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以超前的思路把握契机,选择石材业为振兴云浮经济的突破口,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牧羊村经验”。1984年县委、县政府正式宣布,对开采云石实行“三放开”即放开资源、放开经营、放开流通渠道。实施“大、中、小一齐上,县、镇、村、联户、个体五个轮子一齐转”的发展战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石材企业由100多家发展到1200多家,推动石材产业进入第一轮发展高潮。到上世纪90年代初,原云浮县石材产业产值从1978年的268万元飙升至10亿元左右。

2、云浮石材产业的发展阶段(第二次大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至1995年是云浮石材产业的发展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云浮石材业开始向产业聚集发展。但经过近十年的的粗放发展,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和本地石材资源的匮乏,云浮市委、市政府(县级市)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工业园,建石材专业镇。以324国道扩建改造为契机,沿国道两旁大搞工业区开发,扶持石材企业进园入区。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业主自主创新,向现代化生产经营转移。引导、支持市、镇、村、联户、个体户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掀起了石材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二是制定了“集天下名石为我所用,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材加工流通基地”的石材业发展战略定位,石材原料来源从周边省区逐渐扩大到全国各地乃至印度、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升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在北京召开云浮石材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宣传。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措施,石材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石材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石材产业集群,造就沿324国道的“百里石材走廊”。石材企业当时数量达4000家,年产各类板材1500万平方米,云浮正式确立了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的地位。

3、云浮石材产业的壮大阶段(第三次大发展)

1996年至今是云浮石材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提高、壮大的阶段。这一阶段初期,随着福建南安等石材基地的崛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曾一枝独秀的云浮石材业因产品档次不高、家族管理等问题而竞争乏力,发展一度陷入低潮。为改变不利的形势,云浮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了两大应对措施:一是发挥云浮石材业产业链完善、生产要素充足的优势,通过重新制订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较大的外资及民营企业进入石材产业;二是积极组织石材企业和石材精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会,走出山门,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寻找新的发展路向。两大措施有效拉动了产业定位,大批 “三资”企业进入云浮,并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模式,成为中外石材生产技术交流、贸易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外来企业的带动下,本地企业也高起点引进新技术,使云浮石材产品由粗糙传统型向“新、精、特、尖、巧”方向转移。

三资企业的进入和民营企业的上规模上档次,使云浮石材业逐渐从中国四大石材生产基地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建材基地中心”的称号,使云浮市的石材工业成为全国的“老大”。

(二)云浮发展石材产业的基本经验

1、云浮石材产业起步阶段的基本经验:一是云浮有“云石”资源,为资源型加工业的起步提供了可能;二是云浮有发展石材产业的传统,为云浮石材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人才、人力资源;三是云浮人具有强烈创业精神,促使资源型工业在资源逐渐枯竭难以为继之时,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以加工技术优势形成加工贸易区;四是云浮石材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2、云浮石材产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经验:一是集聚发展,降低成本。1992年开始掀起的石材开发区建设热潮,使沿324国道的百里石材走廊得以形成,集约发展的格局有利于节约成本,也有利于打出云浮石材的品牌;二是顺应世界第二轮产业大转移的发展趋势,将利用资源和市场的触角伸出国外,初步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是云浮石材产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三是政府坚持发展石材产业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动摇,使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石材企业得以成长;四是大胆、吃苦、敢闯、创新的本土企业家精神加入国际化视野和诚信精神两个新元素。

3、云浮石材产业壮大阶段的基本经验:一是政府在认定产业发展方向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破解一道道难题;二是产业配套能力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强大的配套能力能使本土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同样能吸引外来企业投资落户;三是一个地区的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三)云城区石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石材产业是云浮市打造石材、水泥、化工、不锈钢四个百亿产业集群之一。为此,云城区石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搭平台,齐唱戏。投资3亿元建设石材博览中心,将云浮石材发展史到企业的产品列入展览内容,各类展品齐全,同时组织石材企业参加每年10月份在云浮国际石材城举办的中国(云浮)国际石材工业及技术装备展览会和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德国以及厦门、北京、上海等国际、国内石材展会。通过抓平台建设,提高云浮石材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加强交流,为企业开辟市场,引进新工艺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促进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扶龙头,强联合。政府引导,选择扶持3—5个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此外,鼓励小型企业走联合发展、股份制经营之路,通过3—5年的扶持使石材产业得到整体提升。三是抓规范,促发展。投资建设石材工业园区,建造国家级的石材质量检测中心,狠抓石材质量检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无证无照经营,严格控制污染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形象,推动云城区石材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四是买世界,卖世界。云浮云石资源有限,依托产业集聚效应,通过资源和优势互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依靠国外和国内各地石材资源,满足本地加工需求,全力打造全国石材行业的“航空母舰”,实现了集世界之石为我所用,为全世界所用,真正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

二、学习考察和林格尔县石材产业的基本情况

结束在广东考察后,考察团在返程途中对和林格尔县石材工业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工业园区石材加工企业。

(一)和林格尔县石材产业基本情况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属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辖,总面积3436平方公里,辖3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0万。和林格尔县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属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说。其基本概况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和林格尔境内就有4000多年的人类繁育史,而且长达1000多年的繁荣昌盛时期。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夏禹时为冀州地。战国时期,是胡林族活动的重要活动阵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云中郡重要辖地。西汉时,刘邦在此置定襄郡,设成乐等四个县。三国末,鲜卑拓跋部南迁于盛乐建设了北魏都城。唐朝贞观4年,李靖大将在盛乐建设了单于都护府。清朝康熙31年,置二十家驿站(蒙语和林格尔),县名沿用至今。

2、交通便利。和林格尔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所在地城关镇距呼和浩特市区40公里,距110国道高速公路50公里,距白塔国际机场45公里,距天津港600公里。209国道、210省道、大同至准格尔电汽化铁路穿越境内,内外联系快速便捷。全县通讯设施齐全,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充沛。

3、资源丰富。目前探明优质花岗岩储量10亿立方米,具有品种多、品质优、宜开采等特点,质地坚硬、图案粗犷典雅、板面光洁如镜,各项物化指标及放射性均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属A类装饰材料,是国内少有的大型优质花岗岩矿床,深受国内外石材行业的关注和青睐。

(二)石材产业发展现状

和林格尔县委、政府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以引进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将石材产业作为全县重要产业来抓,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并成立石材产业委员会来进行管理。从2004年开始,通过行政审批和矿业权市场出让,目前已有20家开采企业入驻,设置矿权31处,其中取得采矿权的矿山19处、探矿权的12处,开发出蝴蝶兰、兰星金麻(G1555)、紫星兰钻、雪花兰(G1554)、蓝天白云(G1551)等12个品种,产品已进入全国各大城市建筑市场,部分产品进入美国、韩国、香港等国际市场。永岩公司的城关前湾矿和泰圆公司的脑包山矿规模较大,已使用了先进的锯采技术,达到了一定的开采能力。

为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值,和林格尔县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石材加工园区,从2004年开始建设一期工程,共引进小型加工企业12家,为和林格尔石材产品进入市场,打造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石材产业的不断发展,2008年开工建设石材园区二期工程,由政府投资完成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引进4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内蒙古昌宇石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00亩的现代化大型石材加工厂,泰圆石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占地70亩的大型石材加工厂,这两家企业现已投产。内蒙古锦鑫石材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投资2000多万,占地面积30多亩,新建的标准化钢房拥有圆盘锯8台,龙门大锯3台,单头磨光机10台,红外线切割机及手摇切割机数台等设备,是一家集荒料加工、工程承接及进出口贸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

(三)和林格尔县石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有效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区、市发展规划和地方资源优势,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科学制定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引进与发展的战略,在政策扶持、优惠待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不断强化和提高各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园区的“虹吸”效应,不断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努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建设上,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在招商上,严格按照投资综合实力、资金投入强度等标准引进项目,使石材投资企业在初期建设期既进入不断升级的阶段,高起点,全方位提高开采、加工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石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和效益型方向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石材产业的大发展

在发展石材产业过程中,和林格尔坚持科学发展观,鼓励和引导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石材荒料的成材率和产量,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且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石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为协调各石材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正当竞争,实现企业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成立了石材行业协会,定期召开企业例会,共同研究解决石材行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石材企业业主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和发展新的建筑石材市场,不断提高和林格尔石材的影响力,向挺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3、依托石材资源,促进城镇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和林格尔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引进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先后建成农业开发示范园区、盛乐经济工业园区、南山百亭旅游园区、石材建材园区等一大批工业、旅游园区,特别是充分实现了该县的石材产业发展。盛乐百亭园位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南山之中,占地8平方公里,群山拥翠、沟谷环绕、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按照规划,全园分为生态观光园、盛都宫阙、百亭园、中华钱币坛、世纪村、民族风情园、宗教文化园、现代游乐园等八大景区,成为我区新崛起的又一游览胜地。在园区建设中,大量使用当地石材进行雕刻装饰,尤其是中华钱币坛和印章坛,全部采取大理石进行精琢细雕,形成了非常壮观的石材钱币和印章观赏区,使和林格尔县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凸显了石材产业在旅游业中的宣传造势。

三、对我旗今后石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这次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通过考察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一)打造“中国塞北石材之乡”现代石材产业集群

借鉴云浮石材产业发展的经验,要敢闯敢干,要善于变通,要创新模式,规范管理。发展石材产业要真抓真干真做,要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并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实践,树立起发展黄旗特色石材产业的决心和逐鹿国际市场的雄心,加快发展以“资源为基础、加工为龙头、机具配套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石材产业集群,大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此次对广东云浮、和林格尔石材业的考察,感受最深的是石材行业走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是必经之路,也是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必须进一步实施“抓大”、“抓精”战略,重点扶持大型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其膨胀规模,培育品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以此带动镶黄旗石材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快形成我国北方地区大石材基地的格局,全力培育和打造“中国塞北石材之乡”。

(二)规范荒料市场,加快贸易往来

加快开发我旗丰富的石材资源,把石材产业发展提高到旗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石材工业园区专门机构要抓紧制定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编制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机构专业优势,加强信息交流,分析石材业发展动态,制定行业质量、服务标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规划建设镶黄旗石材展览馆,分门别类地吸收和归纳我旗生产的系列产品,以“窗口”的形象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镶黄旗石材产业的发展历程,待条件成熟时,举办全国乃至国际石材展。

尽快建设和规范荒料市场,目前我旗荒料市场税收管理基本上还是空白。主要由于荒料市场目前尚未建立健全,石材产业税收集中体现在加工环节。今后,我旗应将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荒料上,瞄准荒料市场的巨大商机,探索出一条适合荒料市场税收管理的路子。如建立统一荒料市场,将所有的荒料进场管理,由市场管理部门代扣代缴荒料销售税款等。广东云浮和内蒙古和林格尔税收管理制度值得我们借鉴。两地对石材行业税收引入“量化管理”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即实行“分类管理、电量计税”的量化征管方式,以供电部门微机管理用电数据成批导出相关企业用电数据,将企业“用电量”作为计算生产性石材企业应纳税额的稳定参数,这对公平税负和提高税收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如,和林格尔荒料外销每立方米征收260元税费,我旗石材资源相对和林格尔,是和林格尔的12倍,不论是资源总量还是开发规模,都优于和林格尔,适时制定循序渐进的荒料外销政策,既可以扩大黄旗石材的知名度,又可增加地方税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加大石材荒料和石材板材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合理运用科学手段和提高征管软件的信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石材加工贸易一体化的产业集群,确立“一块石”的支柱产业地位,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

(三)加强地区联合,实施品牌战略

要突出市场理念,积极加强地区间联合。和林格尔与我旗石材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当,是自治区发展石材产业较早的两个旗县,两地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要积极推动地区联盟,资源共享,合理确定主导产品,在两地对外推广产品过程中,采取互补的方式,整合产品资源,增加花色品种。今后,对新增产品冠名要顺应时代潮流,既要讲究新颖,更要做到印象深刻,以大气魄、大手笔为产品命名。同时考虑是否将我旗所有石材产品名称前挂“蒙古”二字,以独特的视角抢滩登陆冠名权,着力打造“镶黄旗品牌”效应,扩大我旗石材产业的影响力,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生态环保型现代石材产业

人造石材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是将天然岩石粉碎为细砂,再添加胶结材料合成,它既有自然、质朴的外观,又比天然花岗岩更富艺术表现力,不论是古典、现代、中式、欧式都可以尽现其中,在整个行业应用日趋广泛。我旗石材废(碎)料资源丰富,通过把企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为人造岗石企业的投入物和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延长石材业产业链,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不仅可实现低成本效应,达到降低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而且可以消化矿山开采企业大量的废(碎)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生态保护压力。

当前,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行业整体结构调整,在做好现有石材产品的同时,下大力气引进人造岗石企业已迫在眉睫。此次在广东云浮地区考察,云城区新丽新岗石发展有限公司,已有来我旗考察和投资建厂的意向,借助10月21日至23日在云浮市举办第6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的有利时机,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地人造岗石企业的交流,争取在引进人造岗石企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拓展我旗石材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与国际石材市场的接轨。

(五)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开发石雕产品

加强与河北曲阳等地雕刻学校联合办学,尽快培养一批镶黄旗石材雕刻的“乡土人才”,不断壮大石材雕刻专业人才后备队伍,大力研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利用石材废弃物生产新型石雕制品;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援,引进人才、技术与成果,借船出海,筑巢引凤,建立石雕产业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大力研发中西合璧和仿古、仿欧式建筑用石雕制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注重产品与装饰设计配套,逐步向家居、城雕、园林等产品延伸;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石材骨干企业。

(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继续加大石材产业的招商力度,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有管理经验的国内外大企业到我旗开发石材资源,不断完善关于招商引资和加快石材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继续实行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现代制度规范管理,快速向“企业环境优美、厂区平整别致、车间洁净生产”的新型“绿色产业”迈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大企业、大集团来我旗投资石材产业。


来源:中共镶黄旗委员会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